..

可观测性标准化历史

云原生吹水Ep.3 来看一下历史悠久、竞争异常激烈并且和dev密切相关的领域:可观测性(observability),但是这个话题太大,我们就只吹一点:云原生可观测标准化历史。先来看一下这些名词你认识几个?

  • OpenTracing
  • OpenCensus
  • OpenTelemetry
  • OpenMetrics
  • OpenObservability

都不认识扣1,认识3个及以上扣2,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分不清他们,如果你能如数家珍绝对是云原生老司机了。

这里的很多知识点来源于这个电子书,我这里只是给大家做一下演绎性的总结,这个专栏写的很棒有兴趣可以追根溯源再去看一下专栏。

以下是我理解的时间线:

  1. APM和基础监控时代,没有标准。典型的如Zabbix,现在的zabbix仍然宝刀未老在云原生可观测性领域仍占有一席之地。还有基于agent技术做APM性能监控的例如oneapm。这个时候在营销上还不怎么谈observability

  2. 2010年Dapper论文发布,dapper可以说是多数分布式系统链路追踪的祖师爷

  3. 后来就是tracing领域百花齐放,然后大家想着要不搞个标准化吧,于是2016年 OpenTracing released,大家可以在从这里看到参与这个项目的有:Zipkin,LightStep,New Relic,DataDog,SkyWalking,Jaeger…

  4. 但是Google反对OpenTracing,2018年开源了OpenCensus,想把metrics,tracing放在一个规范里

    OpenTracing 规范公布后,几乎所有业界有名的追踪系统,譬如 Zipkin、Jaeger、SkyWalking 等都很快宣布支持 OpenTracing,但谁也没想到的是,Google 自己却在此时出来表示反对,并提出了与 OpenTracing 目标类似的 OpenCensus 规范,随后又得到了巨头 Microsoft 的支持和参与。OpenCensus 不仅涉及追踪,还把指标度量也纳入进来;内容上不仅涉及规范制定,还把数据采集的探针和收集器都一起以 SDK(目前支持五种语言)的形式提供出来。

​ 这里就值得大家思考一下,为什么要把logs,metrics,tracing放在一起,假如我们用大腿想一下应该是他们总是息息相关,这里推荐一个电子书专栏文章,解释了为什么要放在一起。

  1. 2019年末 openTracing + openCenus=OpenTelemetry 两个项目合并了,新的项目是简称 OTel

    OpenTelemetry不仅仅是文件规范它等于 tools+API+SDK

​ 现在如果你想学习可观测把精力focus在OpenTelemetry肯定没错了,现在可观测领域的厂商基本都在支持OTel,比如Gartner魔力四象限上领跑的我们用的datadog已经支持了.

​ 但是OTel现在logs部分还是draft状态elastic ELK 仍然是统治地位

稍微再一下谈另外两个:OpenMetrics,OpenObservability

OpenMetrics是prometheus将自己的实现做了标准化之后的产物,响应者寥寥,但是不影响在云原生领域metric老大哥的地位,可谓是事实上的标准,但是现在也要做接入OTel的工作,所谓一流的企业制定标准,人家可以通过标准直接实现降维打击,类似的例子有K8S是怎样一步步制定自己的标准将Docker完全移除的,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。

prometheus作为这个领域的竞争者之一确切的说应该是prometheus生态(prometheus + alter manager + thanos+grafana)

OpenObservability其实并不存在这个项目,只是OpenMetrics在GitHub上的group name是这个,可见prometheus这帮人还是有的野心的。另外OpenObservability还是一个技术播客的名字,这纯属就是蹭流量了。

可以说标准化之争大局已定,带来的影响就是更激烈的市场竞争,更全面的可观测解决方案。log+metrics+tracing成了一揽子方案。

做搜索起家的elastic ELK(log)成功之后又进军基于metric的Monitoring领域

做tracing起家的Skywalking现在也做了Logging,Metrics,而且还要基于现在大火的eBPF做profiling

这个领域最终鹿死谁手,谁将逐鹿中原,谁会一家独大尚未可知。

gartner


Creative Commons License